欢迎访问重庆大学·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心动态 > 正文 >

分类分层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

2024 年 1 月 15 日, 大学物理实验分类分层教改研讨会在 DS1329 举行, 杨东侠、 李巧梅、 邱丽、张选梅、 赵艳、 郑雪丽、 郭莉杰、 潘量、 杨骏骏、 汪涛和何光宏等 11 位老师参加了会议。 各位老师分别作了报告, 总结经验, 反思问题, 为下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,何光宏老师介绍了下一步“1+N” 分类分层实验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建设路线图。
一. 成果经验
1. 与“基础→提升→高阶” 分层实验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初步成形。1-6 周做基础实验, 每个实验 3 学时,按照现有的“行政班+老师带班”教学模式运行。 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,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,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, 养成基本实验规范, 树立评估和反思意识。7-11 周作提升实验, 每个实验 3 学时,按照现有的“行政班+老师带班”教学模式运行。 要求学生撰写的实验分析报告, 学生要继续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,养成基本实验规范,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, 进一步养成评估和反思精神。12-16 周做高阶实验, 以项目研究为载体, 科学探究模式为实验方式, 用 12 学时深入探究一个实验, 按照“混合班+固定值班老师”教学模式运行。 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模式,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规定的研究内容, 并在第 16 周进行对抗式答辩。2. 在实验报告和分析报告中加入的评估和反思收到初步成效, 学生基本养成的评估和反思的意识。3. 基础和提升阶段, 各老师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, 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。 比如, 郑雪丽老师在课前预习环节采取了“思维导图和课前分享”, 课后总结环节采用了“321” 方法; 李巧梅老师提出了课前预习“学生做知识图谱”; 赵艳老师在课堂考核环节采取了“课堂考查与课堂派传图相结合”“在原始记录纸上给出课堂考查和数据记录综合评分”,杨骏骏老师在预习考核采用“分组抽讲原理和方案”, 等等。4. 高阶研究实验阶段, 杨骏骏老师采用“首次课考核学生的预习及准备情况”, 汪涛老师采用采用“第一次课作开题报告”, 何光宏老师每次课采用“30 分钟汇报实验计划+实验+20 分钟课堂总结”, 促使学生制定实验计划, 养成基本科研习惯。
二. 不足
1. 课程总成绩中, 实验报告的占比仅为 20%, 有点低, 不利于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。2. 基础和提升实验阶段, 课堂拍照占用时间太多, 可能会误导学生, 使其只注重拍照留痕, 忽略实验课堂“观察现象, 记录数据” 的中心任务, 冲淡课堂实验教学的目的初心。3. 高阶研究性实验阶段。 课堂组织方式不明确可能会导致水课; 实验内容多但没有具体要求导致学生的学校效果大多属于蜻蜓点水, 相当多的同学直至答辩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仍然是错误的;缺乏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, 无法保障学生的探究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, 也无法保障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得到及时有效的提醒和帮助; 带班主讲老师发布任务时要求不明确, 加上值班老师很少指导, 导致学生在后续的高阶实验阶段无课堂实验规划, 无所适从, 课堂效率不高。4. 现有分层分类教学资源不多, 需发挥学生的作用, 将提升和高阶项目建设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库。
三. “1+N”分类分层实验项目
采用“模块化”实验仪器建设方案,主实验设备完成基础实验内容,在主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一些模块完成个性化提升/高阶内容。 下面是一些初步方案和成果, 各位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、 完善和扩充。

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
2024 年 1 月 16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