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重庆大学·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!

建立了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的实验考核制度。实验考核是一根指挥棒,恰当的运用将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、科学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,将对改善实验教学效果,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。

对于专业实验和选修实验课程,主要考核模式是: 

总成绩 =平时成绩60% + 期末小论文(或题目答辩)40%

对于量大面广的《大学物理实验》,中心采取了行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,并适当考虑附加分(5分以内)的考核模式。学生成绩按如下比例评定: 

总成绩 =平时成绩40%(预习+课堂实验+实验报告)+ 操作考试30% + 笔试30% + 附加分 
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考核具体实施方法如下: 

1.实验预习的考核 

学生必须通过网络预习测试才能预约相应的实验,学生实验时,教师检查预习报告随堂提问并记录成绩,对主动答问的学生酌情加分。实践表明, 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, 实验过程有序、合理, 能按要求、按时间完成实验,实验效果好;而预习不充分的学生, 一般实验过程忙乱, 实验时间超时,实验效果差。 

2.课堂实验的考核 

教师在课堂上巡查学生实验操作的具体情况,考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,调节仪器的方法、步骤是否得当,读数是否科学等。当实验结束时,检查学生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合理性,认可后签字。这一过程敦促了教师了解学生,为期末进行成绩分析提供了原始依据。 

3.实验报告 

实验报告是一次实验的综合书面反映,对实验报告着重考察的是:数据处理和问题与讨论。在数据处理中,强调有效数字、原始数据处理过程、不确定度分析等;通过问题与讨论,可以发现那些实验特别认真、勤于思考的学生,这也是发现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的有效手段。 

4.期末操作考试 

操作考试是最麻烦、最耗时而又必不可少的环节。中心将学生实验中10-12个便于实施操作考试的项目作为操作考试内容。考前动员学生全面复习,实验室全面开放,同时安排教师辅导答疑。实施操作考试时,在考前30 分钟由学生抽签决定考试内容。对操作考试内容设计的主要要求是:测量规则的具体应用,仪器的调节,实验步骤的实施,操作的规范,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实验现象的描述等。通过操作考试的实施,学生对平时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。 

5.期末笔试 

笔试是对学生全面掌握实验知识的检验,其效果是操作考试难以达到的。笔试的内容主要包括:实验目的、原理、仪器、步骤、注意事项、方法的改进与设计、不确定度的分析、数据处理等。题型主要通过填空、选择、判断、设计、计算等来实现。通过笔试,促使了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和期末复习,也促使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系统归纳。 

通过近年来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实践,收效明显。首先,学生预习更充分,操作更认真了。其次,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,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加,气氛日趋活跃。第三,从考核结果看,成绩分布更加接近正态分布。第四,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仅凭实验报告给定成绩的片面性和主观性。第五,从反馈的信息看,学生反映这种考核模式更加“科学、公平、合理”。

 

试题展示

  笔试试卷.doc

  操作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.doc

  实验报告和平时成绩.doc

  试卷分析.doc